景芝菜谱网

黄油火柴饼干做法烤箱

  1. 手指饼干怎么做?
  2. 志愿军入朝作战吃的“炒面”是用什么做的?
  3. 属于70、80后记忆的故事,你还记得多少?

手指饼干怎么做?

教大家一种健康又好吃的小零食做法,别老买零食给孩子吃了,在家自己做的零食更有利孩子健康和营养需求。


材料:鸡蛋2个,细砂糖40克,低筋面粉50克。

做法:1,将鸡蛋分离蛋清蛋黄放入两个无油无水盆中

黄油火柴饼干做法烤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蛋清中加入白糖和几滴白醋,用电动打蛋器打发蛋清,打发至干性发,即是提起打蛋器出现尖角,并不会掉落即可。


3,用打蛋器打蛋黄,打至体积变大,颜色微微发白就可以了。

4,将打发好的蛋白霜分两次舀入蛋黄中翻拌均匀

黄油火柴饼干做法烤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分两次筛入低筋面粉,每次都是从下往上翻拌均匀。

7,将圆形花嘴套入裱花袋中,再装入面糊

8,挤在事先埑上油纸烤盘中。(挤7厘米左右)

黄油火柴饼干做法烤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9,烤箱预热,送入烤箱,上下火180度,烤制15分钟即可。

大家好,我是贝叔~

说起手指饼干,可能知道的人比较少,但说起提拉米苏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比较了解,手指饼干质地类似那种干燥过的海绵蛋糕,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分,所以常常拿来做提拉米苏的基底及夹层。今天就为大家带来这款自制手指饼干的教程。

主要原料:

浓缩柠檬汁2滴

鸡蛋2个

白砂糖50g

低筋面粉60g

步骤详解:

1.先将鸡蛋的蛋清和蛋黄分离,然后在蛋黄中加入白砂糖打发至滴落时有纹路

手指饼干:

酥油200g,白油85g,奶粉30g,糖粉280g,高筋面粉190g,低筋面粉190g,鸡蛋280g

酥油、白油混合搅拌

糖粉过筛,加入搅拌好的酥油白油

油、糖混匀

加入鸡蛋(一个个加)

加入奶粉、过筛好的高低筋面粉,搅拌均匀。

混合物加入裱花袋

120℃,15~20分钟


志愿军入朝作战吃的“炒面”是用什么做的?

抗美援朝战场上曾经流传着一个苦涩的笑话,***知道志愿军干部战士生活艰苦,给负责后勤供应的东北军区司令员下达了“让志愿军吃好面”的命令,结果这位陕北出身的司令员听不太清楚湖南话,错解为“让志愿军吃炒面”,遂有东北军区后勤部门大量制作炒面之举。笑话归笑话,“炒面”能够成为维系我军指战员最低食物需求的主要口粮,主要还是当年没有制空权的恶果。

刚刚解放的新中国,暂时还没有能力像美军那样给前线战士生产和供应单兵口粮,尤其是在冰天雪地的战场上,志愿军想吃上热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危险:那就是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让各部队轻易不敢生火烧饭,否则就会暴露目标引来美军的“油挑子”。这个事笔者特地跟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长辈求证过,事实情况比我们想像的还糟,美军飞机堪称无时不在无孔不入。

另外一个严重问题,是在战役期间志愿军做长距离攻击时,补给线经常被美国空军严重干扰甚至切断,我军又缺乏罐头等保质期较长的单兵口粮,因此各部队经常会出现断粮的情况。换言之,有粮食的时候可能无法烧饭,没粮食的时候又缺乏替代品,可是总不能让战士们饿着肚子扛枪打仗吧?于是迫切需要一种能够速食、易于保存并且方便大批供应的口粮,在这种情况下,“炒面”应运而生。

炒面是我军曾经著名的军粮。甚至很多70、80后童年记忆中,基本都吃过这种“零食”。炒面俗称“焦屑”,小时候吃的“焦屑”通常是由农村唾手可得的全麦干面粉炒制而成,加上白糖、猪油,用热水冲泡而成,那个香味简直了。

焦屑高碳水、高热量、高脂肪、高糖份,可谓能量***,但是长期吃的人胃都不好。所以80、90年代,很多当兵的归来,训练中长期以焦屑当辅粮的,胃都不好。

不过上世纪50年代,“焦屑”成为志愿军的军粮,其实是种现实无奈,但同时也是那一代伟人们的智慧。

志愿军出国打仗 最大的难点其实还不在于落后的装备,而在于脆弱的后勤供给线。战争初期,由于志愿军不掌握制空权,所以即便国内后勤给养也很难顺利运到前线。

为了解决前线志愿军的吃饭问题,负责志愿军后勤的东北军区司务长李聚奎将军可以说愁坏了。这让他想起来抗战时期,老乡给的一把炒面曾经帮自己渡过难关的经历。于是开始试制炒面,炒面可以长时间保存,方便携带,并且面粉本身的养份相对充分。

在李聚奎将军向志司汇报后,很快得到了彭老总的认可。于是开始试制推广,国内曾经掀起一股为志愿军炒军粮的热潮,就连周总理也亲自参加了为志愿军炒军粮的活动。到1951年6月份,从国内运往朝鲜的炒面超过3万吨。

和我们后来吃到的焦屑不一样的是,虽然志司曾明确规定了炒面的成分,但还不能够达到后来焦屑的热量水准。

炒面基本是由面粉组成,但也只能占到70%,加入了30%的高粱或者玉米粉作补充,并且加入了0.5%食盐。到后期面粉不够,又用黄豆大米粉作为替代品,完全没有后来的猪油和白砂糖。

所以说当时国家的困难是一目了然的,而我们的志愿军先烈们,就是穿着单衣,窝在雪地里,还有热水泡炒面,只能一口炒面,一口雪,打败武装到牙齿的敌人的。

志愿军的礼拜攻势,实际上都是维系在那一袋袋的炒面上。因为志愿军战士随身携带的炒面,正好可以吃一个礼拜。

志愿军在朝鲜前线吃的炒面,是用70%的小麦,30%的大豆,高粱米或玉米等,炒熟磨碎再加0.5%的食盐,混合成的方便食品。1950年11月8日,在第一次战役刚刚结束不久,东北军区后勤部把炒面样品送到志愿军,得到肯定。二次战役发起前后,炒面开始大量供应部队。由于需要量大,按每人每月的三分之一供应,也需要1482万斤。东北只能解决1000万斤,其余只好由国内其它地区解决。就连周恩来,都会在有空的时候去炒面。

由于志愿军后勤供应系统落后,再加上没有制空权,造成志愿军在作战中经常出现断粮的情况。而炒面便于携带,保质期长,志愿军官兵感激炒面解决了大困难,甚至喊出“为炒面立功”的口号。

必须指出,吃炒面是不得已的办法。由于生火做饭会被美机轰炸,所以志愿军基本吃不上热饭。但炒面缺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长期食用身体健康有影响。很多战士患上了夜盲症和各种肠胃病。

在志愿军中,还流传过一个传说,***关心志愿军生活,让负责后勤供应的高岗让战士们吃好米,吃好面,但陕西人高岗听成了吃高粱米,吃炒面。

这传言甚至传到了高岗的耳朵里,高岗跑到彭德怀那儿喊冤:“提起炒面,我可是冤枉啊!其实炒面是李聚奎部长提出来的,也是你彭老总同意的呀!”

彭德怀听完噗嗤一下笑了:“看来,你高麻子替我背黑锅喽!虽然炒面吃多了倒胃口,还是起了大作用嘛!炒面是志愿军的主要战斗口粮,飞机到处炸,没法生火做饭,炒面不怕冻,不怕干,易保存,攻不可没呦!”

而志愿军的对手,联合国军的伙食则是这样的。美军的伙食分ABC三挡,A是带牛排西餐,B是热香肠加热食品,C是罐头和便携野战食品。

[_a***_]军队的供应大部分由美军负责,主食一般是大米饭和大麦饭,泡菜黄酱辣椒酱也能保证供应,虽然比不上美军,但那时朝鲜半岛的老百姓基本吃不上饱饭,韩军的伙食也算很好了。

提起炒面,人们的第一印象想必都是炒面条。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本人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和疑问——油滴滴的炒面条,志愿军战士是怎么带着行军的?又是怎样一口炒面一口雪的?当油滴滴的炒面条遇上东北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那玩意儿还能吃吗?就更别说是就着雪吃了……其实,这完全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当年志愿军吃的炒面并不是我们现在经常吃的炒面——炒面条。

1950年,志愿军正式入朝参战。虽然斯大林答应给武器装备、给飞机,但志愿军刚刚进入朝鲜时,斯大林的这些允诺有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并没有完全交付到位,尤其是米格飞机,已经交付的数量非常有限,整个朝鲜半岛和中朝边境的制空权完全掌握在所谓联合国军手中。

面对着所谓联合国军的狂轰滥炸,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成了大问题!加之彼时中国的轻工业百废待兴,根本没有能力大量生产压缩干粮、供应军需。这还不包括东北、朝鲜半岛冬季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新鲜食品很难长期保存、携带。志愿军急需一种可以提供必需营养,又便于保存、携带的单兵口粮!就在这个时候,时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李聚奎将军想起了当年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后,自己一路乔装乞讨回延安途中在大西北吃过的一种食品——炒面。

▲志愿军炒面的“发明者”——李聚奎上将

李聚奎将军所说的炒面,并不是我们现在常吃的炒面条,那其实就是实实在在的“炒-面”——干炒面粉!将生面粉放在锅中炒熟,不加水、加少许底油和少量食盐干炒即可。说白了,这其实就是一种“低配版”的饼干。当然,口感要比饼干差太多了,但对于彼时缺衣少食的志愿军而言,可着实是解决了大问题!

▲现代人复原当年的炒面

经过短期试验之后,东北军区后勤部开始小批量生产、供给前线的志愿军战士。因为方便携带、易于长期保存,可干食、可水泡甚至还可以煮成粥糊,炒面广受志愿部战士好评。随后,在志司、总后等部门的推动下,全国掀起了炒面支援志愿军的大潮!炒面的成分也逐渐形成了“标准化”——七成面粉、三成杂粮粉和千分之五的食盐,加少许底油炒熟,之后分装成小袋运往朝鲜前线。

▲全国人民炒面支持志愿军

这就是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的单兵口粮!跟所谓联合国军的压缩饼干、各类罐头和饮料等等相比,简直可以用寒碜来形容!可恰恰就是这些吃着寒碜单兵口粮的志愿军战士硬生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把所谓联合国军逼回了三八线以南、逼回了谈判桌上!最可爱的人,志愿军当之无愧!

▲吃着高级单兵口粮的美国大兵

“炒面”不是起于志愿军,而是红军时期开始,就是我军长期使用的自带补给方式,而且可以说是主要补给方式。而且说起来大家不相信,一直到七十年代末,部队里还有这种装着炒面的干粮袋,只是不再是主要的补给方式了,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很多自卫反击时的照片,里面背着这种干粮袋的战士并不少见。后来这种干粮袋应该是制式的,装满撑鼓起来,直径大约十公分,挎在肩上,在另一侧腰畔用干粮袋两头的细带子系牢,那么长度应该是一米出出头。我注意到前面一位答友说干粮袋标准是40斤,抗美援朝时期的我真不知道,可是七十年代还可见到的那种肯定没有40斤,装十几斤最多二十斤,我军传统的武装越野负重标准和装备大家都知道,加一条20公斤的干粮袋有点不可想象,而且就算是20公斤的干粮,要生存十六天是可以的,要奔袭行军和作战,肯定不够,一天不到三斤干粮,肯定维持不了半个月的作战强度。

美军李奇微将军后来在总结我军作战方式为“星期攻势”,在此基础上对我实施了“磁性战术”,也说明我军依靠战士自己携带补给的作战时间大致就是七天。干粮这东西,我们再说句不好听的话,从红军时期开始,也就是一直到抗美援朝,我军长期是处于一个有得吃就不错了的状态,真别考究里面装的是什么面,抗美援朝时期,我党已经掌握国家***,条件应该是好过红军和抗日时期,但干粮袋里的炒面到底是什么内容,真别有太高指望,抗美援朝前线需要的炒面数量巨大,还有通过补给线的大量损耗,国内周恩来总理都亲自挥动锅铲炒面,要为大家做一个表率,国家当然也规定炒面需要百分之七十的面粉,配百分之三十的杂粮面,可是东北、华北老乡自己都没面粉,甚至拿出自己救命的杂粮面炒熟了送来应急,你好意思嫌弃?能板着脸怪里面没面粉?再从更远的地区调运,是需要时间的!而东北、华北地区,刚刚支援了我军打完***的百姓们,挤出自己吃的高粱面、玉米面甚至俾子面,还能怎么样呢?

后来部队干粮袋里的炒面,据说不但都是面,而且有干菜末、茶叶末、干肉粒、盐、糖,还是用丰富的油脂炒熟的。但抗美援朝时期的干粮袋里的炒面,真遇上全是杂粮面的,也真怪不到谁,咱们当时就是那个条件,国内朝前线调拨物资,当时国内能有多少汽车、多少司机、多少公路?铁路从南方过来,过长江还得靠渡轮把车皮分别摆渡过江,你想想那是个什么效率?***同志从主政的西南局抽调两千名司机支援志愿军,能把洪学智将军感动哭了!而西南局为什么可以抽调出两千名司机?因为这里曾经有着重要的滇缅公路、川滇公路,是国内司机最多的地方,换了中南局,甚至华东局,都真没法抽调出那么多司机。华东九兵团入朝,坐着火车过东北时,东北好多巡道兵都哭着扒下自己的棉袄、皮袄朝火车上扔!前线物资调拨***单,确实已经把冬装都调拨到位了,可是实际上,九兵团的部队,大量冻伤减员,比战损还高,很多冻死在异国他乡的战士,到死时,身上还是华东秋装,或者华东三斤棉冬装……
真的,志愿军就是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硬把十六国联军顶在三八线上、他们背的干粮袋里的炒面,同样是艰苦的乡亲们硬省下来的口粮,朴素而珍贵,但真的没什么黑科技配方在里面!

属于70、80后记忆的故事,你还记得多少?

岁月如歌:沉淀在火柴枪上的记忆!

2018年,对我来讲,是值得纪念的一年。

在这一年,我为父母在老家建了一栋徽派小别墅,配了空调,配了暖气,换上了全新的家具,只是想让父母的晚年过得舒适一些,冬天也再不用挨冻。

从清明节开始动工,干到中秋节的时候,房子已基本达到了入住的条件。

一个上午,母亲收拾堆在院子里的那些旧家具,桌子,椅子,木床等,我在旁边抽着烟,惬意地看着漂亮的新家。

忽然,母亲一扬手,啪的一声把一个东西扔到我的脚下,对我说:“你看看,这还是你小时候玩的东西, 一直都在这个旧桌子抽屉夹层里面藏着呢!“

我一看,喔,太稀罕了,我三十多年前玩的一把火柴枪!

俯身捡起,拿在手上,微笑着,饶有兴趣地摆弄起来。

三十多年的光阴,已让它锈成了一陀,还粘着一些脏兮兮的东西,铁条弯成的枪柄轻轻一握就变了形,铁锈撒了一地。

我把玩着,看着,思绪不由得又回到了那久远的岁月。

八十年代,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几乎每个男孩子都有一把这样的火柴枪,偷偷放在书包,带到学校,课间的时候,躲到学校前面的小树林里,比赛谁的枪可以把一根火柴打的更响一些。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gzhij.com/post/16714.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